


在前社交网络时代,大家普遍有着自己的网站(博客)。这时网站和网站所有者划了等号。人们使用 pingback 协议来引用他人的文章,被引用的文章下方也会出现引用者的链接。现在我们在查询文献时也能看到类似的功能。而近年流行的知识库双链索引也与这点不谋而合,知识库通过双链索引将零散的知识联系起来组成「第二大脑」。而网站间通过 pingback 组成「站群」。互联网也正是通过电脑间组成的连接所组成的伟大创造。
而到了社交网络时代,孤岛再次出现了。一个网站上的账号代表一个身份。Twitter 上我叫 @a,Instagram 上我叫 @b,我该怎么证明我是我自己。
双向声明,在 Twitter 上告诉大家 Instagram @b 是我,在 Instagram 上告诉大家 Twitter @a 是我。任何一方没有进行声明或声明终止,那么账号间的关联关系就中断了。

当有许多账号间的关系需要进行声明,可以想象的到关系链将组成多么庞大的一张「蜘蛛网」。
为了解决这种困境,我使用了 GNU Privacy Guard (GPG) 来证明身份。在每个账号的简介中放置我的 GPG 指纹。它看起来像这样
E6DE 7E6D 8EF5 D458 CE20 5C00 A180 3D33 15E6 CCBC
它指向了我的 GPG 公钥,其它 GPG 用户可以签名一段文字并将我的 GPG 公钥设置为可以解密,这时我将这段文字解密并与其确认,我的身份就得到了确认。
然而即使如此那个身份还不属于你,腾讯旗下的 QQ 有个为人诟病的条款。
QQ号码是腾讯按照本规则授权注册用户用于登录、使用腾讯的软件或服务的数字标识,其所有权属于腾讯。——《QQ号码规则》
你的身份可以随时被剥夺,我经常在推特上看到有用户被封号后,他的好友发推指向他新的账号。而在维基百科中也有类似的机制在站外告知可信的管理员其站内身份并验证,当账号被盗取时即可通过这一方式夺回账号。
这都是通过可信用户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而是否可信是个非常主观的感觉。和区块链中的串通攻击一样,这种身份验证机制也可以因为可信用户的「叛变」而被击破,就像《哈利波特》中的赤胆忠心咒就因为小矮星彼德的背叛为被破解。
在社交网络的身份丢失是无法再次取得,而你也将丢失部分社交关系,总有人无法得知你新的账号
而 RSS3 则将社交网络的账号指向一个 Profile,并将数据从中取回并保存。「Only One」「All in One」,这下在社交网络时代破碎的盘古大陆又一次联系了起来。

你的 Profile 文件由多个 Node 托管,随时可以通过钱包取回,去中心化让你的身份真正地属于了你自己。它符合了我对 Gravatar 仅支持统一头像且无法验证身份这一缺陷外的期望,我的身份统一且属于我自己。
参见
With @theMatrixWorld releasing their character profile built with @rss3_, I think it’s time to talk about profiles in Web3 https://t.co/MvqC1WsVkF pic.twitter.com/NVWwEIAlQO
— joshua.rss3 (@JoshuaRSS3) March 11, 2022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